吉林农安:“输血补钙”打造温馨村小 今日热点-教育 何长春 2730305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吉林农安:“输血补钙”打造温馨村小 今日热点-教育 何长春 2730305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 > 今日热点

统一投入 教师轮岗 联动教研

吉林农安:“输血补钙”打造温馨村小

2018-09-18 09:43 |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关注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④

  “孩子能在家门口上学,而且能上好学,这是咱老百姓最满意的事儿!”近日,吉林省农安县青山乡青山口村村民王春光告诉记者,学校要求每名学生至少选修一门特长课,这些课都由专业教师教,还不收取任何费用。

  青山口村距离农安县城70多公里,是全县最偏远的村庄。然而,这个村的村小目前仍有80多名学生就读。

  实验室、图书室、保健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应有尽有,这是记者在青山乡另一所村小——松花江村小看到的情景,谁能想到,这是一所恢复办学还不到4年的学校,4年前这里只有一栋废弃的校舍,校园内一片荒芜。

  2014年,农安县教育局调研组利用两个月时间走访县里的村小,发现了众多突出问题:很多学校校舍是危房,优秀教师、年轻教师留不住,教室冬季取暖困难,学校校门、围墙等基础设施都需要修缮……

  针对村小日渐衰弱、乡镇中心校难负重压的情况,2014年起,农安县多措并举,为村小“输血补钙”,从资金、教学设施、师资、教研等领域给予村小更加全面的支持。县政府累计投入4800万元为村小硬化操场、修缮校舍……力争使每所村小的校舍成为当地最美的建筑。正是这一年,撤并多年的松花江村小恢复办学。

  与此同时,农安县全面实施中心校、村小一体化战略。“投入一体化、文化主题化、师资均衡化、课程校本化、课堂温馨化、活动常态化、管理人性化”,这种中心校、村小一体化的管理思路,催生了“串校听课”“联动教研”“片区赛课”等乡域教学活动。青山乡中心校聚焦学生需求,打破了班级、学科、学校界限,开展信息化和特长教育,极大地推动了村小与乡镇中心校一体化发展。

  “松花江村小在全乡教育质量监测中成绩非常突出,连续3年名列前茅。”青山乡中心校校长王景新告诉记者,松花江村小目前有49名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人人有特长。

  温馨的校园环境、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良好的师资配备使村小教学质量普遍提升,生源也逐渐从乡镇回流到村小。“我们村到乡里有10多公里远,如果孩子到中心校上学,一年光交通费就得4000多元。现在村小条件好了,老百姓都愿意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学了。”青山口村村民徐金环说。

  针对村小办学条件差、留不住优秀教师等问题,农安县出台了《加快推进教育资源整合工作意见》,对村小实施10项倾斜政策,努力提升村小师生的幸福指数。

  “政府出台指导意见的同时,针对村小存在的问题,我们使用了很多‘土方法’,解决的都是实际问题。”农安县教育局副局长曲晓光说。例如,学校人数不足100人的,公用经费按100人拨付;取暖费不按人头,而是按使用面积拨付;实行乡村轮岗制,新教师全部到村小任教;评骨干教师和高级教师,要有两年以上在村小工作的经历;评先评优、晋职晋级向村小教师倾斜等。

  随着村小环境改善、教师待遇提高,县城里的骨干教师也开始来村小教书了。教师李娟的家远在200多公里外的长春市,但她坚持在青山口村小工作,还把儿子带到村小就读。“4年前,我尝试着把孩子带到村小上学,没想到他适应得很快,也愿意在这里上学。”她告诉记者,“孩子在村小感觉学习压力小,有更多时间参加课外活动,而且不用到处参加课外班。”

  为建设好温馨村小,农安县出台了《创建温馨村级小学指导意见》,明确了温馨村小考核评价标准。其中对特岗教师和新教师的住宿安排、村小的食堂和菜园子建设、通勤教师的接送等都有明确的要求。在教育局倡导下,乡镇中心校都配备了特岗教师和新任教师宿舍,还免费接送通勤教师,各村小纷纷建起了菜园、食堂。

  苇子沟村小沿着围墙种满了海棠树,红艳艳的海棠果挂满枝头,校园内大小不一的菜地随处可见。“如今,走教和通勤的教师再不用带饭盒了,包括家在村上的教师每天中午也在学校食堂吃,都是绿色食品。”苇子沟村小校长李健欣说。

  为解决特岗教师、新任教师找对象难的问题,农安县教育局工会牵头专门建立了联谊QQ群,还与全县各个系统的工会组织建立了密切联系,积极帮助单身教师找对象。据统计,近几年,当地已经有40多对情侣成功牵手,其中有32对已登记结婚。2013年入职的特岗教师孙婷婷,通过工会组织的活动认识了2014年入职的特岗教师庄瑞鹏,两人逐渐相知相恋。2015年,他们结婚后,为了解决夫妻二人两地分居的问题,农安县教育局经协调把庄瑞鹏调到松花江村小任教。“以前我们相隔130多公里,是教育局帮助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孙婷婷说。

  记者 赵准胜 刘文彧

编辑: 何长春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