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野长城“有话说” 今日热点-教育 何长春 3009621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家门口的野长城“有话说” 今日热点-教育 何长春 3009621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 > 今日热点

家门口的野长城“有话说”

——北京密云古北口镇中心小学长城课程见闻

2019-12-02 11:12 | 来源: 中国教育报

  ① 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中心小学依托古北口长城开设“长城文化探秘”课程。图为9月27日,在长城文化探秘综合实践课程中,安学娟老师带领学生亲手触摸长城,实地考察古北口长城抗战留下的历史遗迹。

  ② 学校结合长城文化开设“古北口诗词赏吟”课程,聘请专家、组织教师为古北口诗词谱曲,研发校本教材。这是音乐教师带领学生到家门口的长城上现场吟诵古北口诗词。

  ③ 作为把长城文化引入校园的倡导者,校长徐国文(中)组织不同学科教师,围绕相关校本课程进行教学研讨。

  ④ 学校通过相关校本课程的开设,让学生了解家乡、了解长城、了解历史。这是学生在课堂上诵读《密云长城文化读本》。

  ⑤ 学校师生创作的长城系列、古北口风景系列等油彩绘画作品,成为校园里、教学楼内的一道道亮丽风景。

  ⑥ 结合戍边文化、地域文化,学生的课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学校成立了舞龙、舞狮等兴趣小组,为学生健康成长搭建舞台。

  ⑦ 学校开设的“长城版画”课程很受学生喜爱。这是学生运用写生素材在校园连廊创作“长城四季”主题版画。

  ⑧在教师带领下,学生们登上学校附近的长城,亲自动手对长城遗迹进行测量、记录。

  从小就生活在古北口长城脚下的安学娟,现在是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中心小学的一名科学教师。每当班里的学生问道:“我们古北口长城为什么这么残破?”她总觉得仅仅用“年代久远”来回答显得过于苍白。于是,她带领学生一起实地勘察、走访调研、查阅资料,渐渐地,家门口这段不为人知的野长城“说话了”。

  “帽山七勇士”“血洗潮关”“肉丘坟”……从历史记载中、露天碑刻上、老人回忆里,师生们发现,一处残破的关隘背后,一个鼓起的山包下面,常常埋藏着一段惊天动地的故事。

  今天,我们该如何看待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长城,怎样让学生“扎根土壤,坚毅成长”,一直是古北口镇中心小学校长徐国文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古北口镇中心小学紧扣长城“坚毅、包容、通达”的特质,把“坚毅教育”作为构建学生发展课程体系的核心,以培养“坚韧明理、智勇弘毅的人”为目标,建构起一套极富地域特色的“坚毅课程”。

  《走近古北口》一课,教师组织学生从当地“令公庙会”传统节日入手开展调研,不仅了解到相关历史典故,还发掘出一批颂扬古代先贤、赞美家乡山河的诗文。学校精选其中的200多首诗词编印成册,推出“边关古镇·古北口——家乡诗词诵吟”课程教材。

  学校教师深入挖掘古北口长城、英烈、民俗等资源,通过传统“手工泥塑”“刻纸”以及现代“油彩画”等技法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体悟家乡文化,编写出《爱家乡 画家乡》校本教材。长城系列、古北口风景系列等油彩绘画作品,成为校园的一道道亮丽风景。

  “古北口长城调查”“红色抗战历史”“长城建造起源、历经朝代以及现状”等,如今已成为学校师生的必修课。安学娟深有感触地说:“这样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六年级学生王景馨月说:“我们在研究‘将军楼为何受损严重’时,一开始感受到的只是古建之美、残缺之美,后来才知道将军楼是被日军炮火摧毁的,这是重要的历史见证,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有保家卫国的责任。”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受益的不仅是学生。学校音乐教师颜宇飞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融入长城文化。一年多时间里,他根据民族英雄的爱国故事,为古北口诗词谱曲,供学生吟诵、传唱。目前,他已经完成了20多首诗词的谱曲工作。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育一方人要用好一方水土。”校长徐国文说,“我们会继续发掘、利用好古北口长城,努力培育新时代‘龙的传人’。”

  中国教育报记者 樊世刚 摄 记者 施剑松 通讯员 赵长顺 文

编辑: 何长春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