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突如其来的车祸爆炸现场,她毅然只身冲进火海,不惧生命危机,及时救出三名命悬一线的伤员。
在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暴发期间,她主动请缨到抗疫一线,不畏感染风险,为群众筑起一道防疫安全屏障。
在小年夜寒风凛凛的马路,她敏锐地发现了因患病而徘徊的老人,不顾家人催促,几经周折送老人回家。
作为新时代的“95后”青年,杨琳自2014年走进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便多次运用医学知识与技能救死扶伤,向死而生,日前获得了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在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杨琳本性的善良与教育的仁爱。她从小生在县城,15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外出打工,含辛茹苦把她养大。在命运与生活的困苦面前,杨琳踏上长路漫漫的公益之旅,她持之以恒,默默前行,用大爱温暖弱势群体,用行动传递社会正能量。
“当时我只想,一定要把他们平安送上救护车”
2018年9月15日14时左右,内蒙古新鲁高速上发生惊险一幕。正是车辆高峰期,砰的一声,突然两车相撞,发生猛烈爆炸。现场浓烟滚滚,车辆迅速起火,火苗蹿出2米多高,空气中弥漫烧焦味,遍地都是玻璃碎片,情况十分危急。
当时,杨琳与母亲乘车经过,看到现场,她毫不犹豫立即冲下了车。“我首先看到的是一个血肉模糊的人躺在车里。我立刻把他拖到了安全位置,查探伤情,进行了简单处置。当时伤者很害怕,我只有坚定地告诉他,别怕,有我在,你没事。”
该伤者稍缓过神,虚弱地告诉杨琳:“车里还有人。”杨琳闻言,不假思索,又立即冲向正在燃烧的车辆。这时,车轰的一声,再次发生爆炸。杨琳弯腰躲过飞溅的碎片,四处寻人。她发现第二名伤者正躺在车旁,她奋力冲到伤者身边,因跑得太急太快,砰的一下,她摔倒在地,磕伤膝盖,流出鲜血。
第二名伤者危在旦夕,容不得她多想,杨琳迅速爬起来,发现其意识模糊、右下肢体骨折、脑骨折并伴有间歇性昏迷。她临危不惧,冷静处理,用夹板固定伤者右下肢,脱下外衣给伤者披上。该伤者带着虚弱的气息,断断续续对她说:“救我!”为保持伤者意识清醒,保持生命斗志,她紧紧握着伤者的手,坚定地说,“别怕,我是医生,你要坚持住,千万别睡觉,一定要挺到救护车来!”忽然,车再次发生爆炸,火势愈加汹涌。
爆炸声中,杨琳听到远处传来的呼救声。她立即寻找,发现第三名伤者正用手死死抓住高速护栏,极其痛苦,且高速旁的栏杆下面是深沟,如果伤者抓不住,后果不堪设想。她大声求助远处的司机,并指挥司机一起把伤者抬到安全位置。她判断伤者受到严重的内脏伤,便迅速采取措施,稳定伤者病情,这时周围还不时响起爆炸声。
当120救护车医务人员赶到时,杨琳将3名伤者送上车,与医务人员交代伤者详细病情。看到疲惫不堪的杨琳,现场的医务人员对她表示了郑重的谢意。此时此刻,她一下子哭了出来,仍在发抖的身躯突然就放松了下来。
事后,有人问杨琳为什么不顾安危第一时间冲进爆炸现场救人?她笑着回答说:“我当时只想一定要把他们安全送上救护车。”这是医者仁心的本能,只身赴险,无惧火海,在车祸爆炸现场用生命救护生命。
抗疫情显巾帼本色,危急时展担当作为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牵动着每个人的心。杨琳临危不惧,主动请缨,甘当逆行者,守护了千家万户的生命健康。
2020年1月25日后,杨琳先后坚守在长春高新园区阳光口腔门诊和松原市乾安县医院发热门诊,对来院病人进行第一时间的体温测量,做好登记工作,对非感染性的患者进行分诊,对疑似患者进行及时上报。门诊发热患者多,工作量大,她穿着厚重的隔离衣和护目镜,全身不透气,汗水更是刷刷直流,浸透衣服。期间,她共登记上千例咨询者,向上级部门报告几十例,帮助患者预检分诊几百次。
门诊值守是她职责所在,而社区防控作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最为关键的一道环节,同样让她牵挂。防得住,控得好,需要每个人大力支持。她主动向社区申请,成为防控志愿者,配合社区工作者做好入户调查、电话咨询、24小时值班、对外来人员进行体温测量等一系列工作。她号召其他志愿者配合社区开展“敲门行动”,张贴标语、告知书、通知等,做好全覆盖宣传和排查工作,确保湖北返长人员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她还主动请求担任楼栋长,对楼道进行及时消杀,为居民发放口罩,为隔离人员送生活用品。
得知吉林省血站在组织“抗击疫情,为爱逆行”无偿献血活动,杨琳不顾身体虚弱,毅然参加献血300ml。尤其是在2021年春节,通化市东昌区实施封闭管控,她当即驰援抗疫,在寒冬零下30℃,顶风冒雪为当地居民进行核酸检测。
你看不清她的真实模样,但你能感受到她透过护目镜绽放出来的灿烂笑容。你更听不到她的半点抱怨,因为她始终在用实际行动守护着医者的初心、践行着青年的使命。
发扬志愿服务精神,积极贡献智慧力量
公益已融进杨琳的血液,奉献已成为杨琳的标签。她积极发扬志愿服务精神,不计回报,持之以恒,将扶贫济困落在实处;她始终贡献智慧力量,大力普及专业急救知识,专题宣讲人物榜样故事,带动影响更多人。
2021年2月5日小年夜,天寒地冻,冷风刺骨,车辆川流不息。杨琳途经长春市开运街,看到一个老人哆哆嗦嗦,拄着拐杖在马路中间一点点挪步。看到出入宽平隧道的车越来越多,她马上意识到,老人处境很危险,需要帮助。
杨琳很快经过桥下,赶紧下车,想着扶老人远离疾驰的车辆。但老人患有脑血栓,行动不便,口齿不清,还有点糊涂。于是,她又想着将老人送回家,可老人说不清具体住址,便把老人送到红旗街派出所。她放心不下,始终陪在老人身边。此后,民警通过多方努力,终于联系上老人家属。家属看到老人,哽咽道:“爸,可找到你了!”看到这一幕,她欣慰地笑了,心想:“这一晚上没白折腾,值了!”
在杨琳助人为乐的多个故事中,这些只是她行善事、做好事的缩影。2015年以来,她利用节假日多次去往养老院,为老人打扫房间、换洗衣物,给老人洗头、洗脚、剪指甲,陪老人唠唠家常,帮助老人置办生活用品、购买药物,还为老人检查身体、做日常护理,共先后照顾孤寡老人百余人次,给老人的枯燥生活增添了温暖和欢笑。
不仅如此,杨琳更是发挥自身优势,自2018年以来,在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公交集团等20多家企业和高校开展专业急救培训30余场,培训人员5000多人次。参与宣讲先进人物报告几十场,影响人数达万余人。
杨琳,一个普普通通的“95后”女孩,却散发出“平凡铸就伟大”的璀璨光芒。她身材小,但胆量大;她年纪轻,但担当重。她用实际行动谱写出了一首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她说:“我深感自己生在了最好的年代,我一定要继续努力,绝不会辜负党和国家对我们这代人的期望!”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华欣欣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