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年遇教师节 家长纠结“要不要给老师送礼” 教育信息早知道-教育职场 何长春 2497282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新学年遇教师节 家长纠结“要不要给老师送礼” 教育信息早知道-教育职场 何长春 249728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职场 > 教育信息早知道

新学年遇教师节 家长纠结“要不要给老师送礼”

2017-09-06 15:53 | 来源: 北方网

  漫画 张弛

  天津北方网讯:新学年开始不久,就是教师节了。对不少想让老师关照自家孩子的家长来说,这可是个“大日子”,想送些礼物给老师表示一下。可开学初学校的一封家长信,让想给老师送礼的家长犹豫不决。原来,很多中小学和幼儿园在开学给家长的一封信中明确表示,严禁给老师送礼物或红包。这样明确的提示信息,让有的家长犯起了嘀咕。

  调查

  请老师关照孩子

  真要给老师送礼?

  新学年开学前,学校发的一封家长信,让早早办好储值卡的小文妈妈一下子没了主张。今年开学,小文上一年级了,为了能让新老师多关照一下活泼好动的孩子,小文妈妈特地去超市办了几张储值卡,想请几位任课老师能多照顾照顾孩子。小文妈妈觉得,开学不久就赶上教师节,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把卡送出去。

  可开学前两天,学校发给家长的一封信上,特别用加粗的字体标出:严禁家长给老师送各种形式的礼物、卡券。孩子班里几位家长悄悄议论,不让给老师送礼的要求大家都知道,但所有家长都这么做吗?要是有的家长偏偏还去送礼给老师,那我们这些认真遵守要求的家长心理能平衡吗?

  初二学生家长梁女士说,从孩子上幼儿园起,不让给老师送礼物和红包的要求,就一直在提,但总有家长不去理会,想方设法想给老师送点什么。这种心情当家长的都理解,无外乎是希望老师多关照自己的孩子。可是如果大家都送礼,家长希望的“特别关照”还有吗?明明知道学校和教育部门的禁令,当家长的还是患得患失,尤其是到了新学年或者换了新老师的时候,对于是否给老师送礼这件事,家长心里特别纠结。

  学校用承诺书约束老师行为

  每到开学初和教师节临近,是家长给老师送礼的高峰期。为此学校管理者也通过各种方式告知家长,“给老师送礼”是一条铁律和不可触碰的红线。

  和平区昆明路小学校长李素颖表示,老师是学生成长的领路人,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孩子的观点和判断。而有的家长甚至还会通过孩子之手,把钱物送给老师,这对孩子正确三观的养成是极其不利的。作为校方,一直以来是坚决抵制家长给老师送礼的行为。特别是在新学年开学,因为临近教师节,学校更会加大这方面的宣传,通过校讯通、家长信、新生家长会等多种方式,跟家长强调这一严格规定。

  李校长说,家长给老师送钱物,并不是对老师的尊重,反而会让老师尴尬。良好的家校关系应该是相互尊重的,一方面老师们要严格自律,另一方面学校和老师也非常需要家长的配合支持。

  老师面对学生要克制私心

  家长对是否给老师送礼物红包纠结万分,感觉猜不透老师们的想法。而站在老师的角度,感觉无论怎么跟家长表明态度,仍有个别家长半信半疑。

  和平区某小学五年级班主任张老师说,现在有些家长心里形成了这样一种思维定式,就是不给老师送点什么钱物,老师就不好好教孩子。用这样的想法观察评判老师的教学行为,让老师感觉非常委屈。尤其是身在热门学校的老师,跟家长再三强调不要送钱物的时候,还有的家长不置可否,想出各种办法,要给老师表示一下,让老师特别无奈。

  某中学初一班主任王老师说,作为新生班主任,家长想跟老师拉近关系的想法尤其迫切,老师也会更费力地去解释、提醒“严禁收受礼物红包”的禁令。从老师的本心出发,自然希望自己的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为每一个学生的进步感到高兴;家长的嘱托和期望,通过言语老师就能知道,送礼物红包的方式只能增加老师的负担,感觉家长是在用钱物套住老师,会让人有不舒服的感觉。既然想做好老师,首先就要公平地对待、教育每一个学生,克制自己的私心,被红包礼物牵制的老师,会失去师道尊严。

  教育部门

  有偿家教和收受礼物是不可触碰的红线

  “严禁给老师送礼”是多年来教育部门对师德要求的重要内容,也是不可触碰的红线。记者咨询本市几家区县教育局,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均明确表示,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值得推崇,但并不表现在给老师送钱送物。近些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相继出台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等政策文件,加强师德建设工作,除了引导教师自觉地将师德规范转化为稳定的内在信念和行为品质;同时也是对家长行为的一种警示。

  尤其在每年的教师节期间,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会特别明令要求,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以及严禁教师有偿补课。


责任编辑: 何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