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牧歌”唱响劳动教育主旋律 名师大讲堂-教育 何长春 2840947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田园牧歌”唱响劳动教育主旋律 名师大讲堂-教育 何长春 2840947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 > 名师大讲堂

“田园牧歌”唱响劳动教育主旋律

2019-03-20 14:33 | 来源: 中国教育报

  青青的麦田围绕着一座现代化的校园,在冬日的阳光下显得分外静谧,泥土的芬芳赋予了它乡村的味道。这就是山东省广饶县王道小学,一所乡村小规模学校。这所学校学生不足200人,主要是本村居民的子女。学校根植乡土文化,挖掘乡村资源,弘扬本村以劳创业、以劳致富的创业精神,以劳动教育为核心,开发具有乡土特色的“田园牧歌”课程。该课程由“乡音”课程、“乡情”课程和“乡事”课程三部分组成。

  “乡音”课程:记住乡音记住根

  乡音,大地上劳作最美的原生态声音,那是最动听的乡音。让孩子们从“乡音”课程中倾听劳动的声音,感悟劳动的气息,这是开发课程最原始的初衷。

  课程中选编了“劳动号子”这个单元。当耳边响起“打夯歌”的劳动号子时,纯朴的村民、劳动的热情铺面而来。“五人一架夯啊——哎哟;两人一抬筐呀——哎哟;明天开始干哪——哎嗨哟哇;干到落太阳啊——哎哟。不怕脸晒黑呀——哎哟;不怕胡子长啊——哎哟……”王道村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创业、劳动致富的新农村,这首劳动号子是村志当中记载的本地农民开发海滩筑坝的夯歌。这样的乡音,是孩子们的祖辈、父辈劳动的声音,这种劳动的乡音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创业史,更是王道村生生不息的精气神。

  乡音是人们认识家园、乡土历史与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更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泥土里浇灌的语言包含着纯朴、诚实、仁义、孝道的传统。这些包含着乡土气息的文字便成为了童年最为贴心的营养,进而融进他们的血液之中。他们记住了乡音,便记住了根。

  “乡情”课程:留住乡情留住魂

  乡情,是走不完的羊肠小道,是放牧牛羊的河滩;是看不够的绿树群山,是儿时戏水的河边;是离不开的爹娘乡亲,是梦回萦绕的“祖根”。留住乡情,就留住了自己的故乡魂,这就是儿童最初的家国情怀。

  王道村具有丰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精神,让王道村的孩子了解乡情,既是家国情怀的培养,更是对家乡文化的传承。为此,学校整理开发了以王道村劳动创业为核心,以家乡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为主的乡情课程。

  “王孟梅,全国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原王道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自1974年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团结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科学发展的富民强村之路,王道村成为东营市农村改革发展的一面旗帜。”这是“乡情”课程的人物篇,也是该课程的核心与灵魂内容。

  “乡情”课程中选编了这样一个创业的场景:“老书记带领村民整整七天七夜,啃凉馒头,喝凉水,照样释放出用不完的热能;老书记带领村民睡在那四壁冒水珠的地窝子里,盖着那湿透了的被子,依然精力充沛,斗志旺盛;老书记带领村民凭着撼天地泣鬼神的精神,建起1000亩盐田,180亩虾池。虾池里投放了200万虾苗,居然养殖成功,平均亩产29斤大对虾!”这是励志的场景,是王道人不畏艰难、不甘落后、奋勇争先的现实缩影和真实写照。“乡情”课程,讲身边的事,学身边的人,铸就自己的精神。通过课程的方式,我们留住乡情,也留住了劳动的灵魂。

  “乡事”课程:锁住乡事锁住本

  乡事,就是故乡之事、乡土之事、农业之事、劳动之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深化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实践的能力,学校研发了适合高年级学生的“乡事”课程,该课程按照农时二十四节气让孩子们从土地上经历一轮完整的乡事劳作,进行真实的体验与感知。

  劳动教育是乡村学校的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打底色的工程。“乡事”课程在课堂上学习根据二十四节气的顺序设置的节气习俗、时令诵读、农耕文化和种植探究等内容。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极具科学性,让孩子们在土地上经历农事实践,既是对传统文化的感知,也是对劳动意义的内化。

  春天,孩子们播下种子,看着它萌芽于泥土;夏天,孩子们看着庄稼节节生长;秋天,孩子们看着果实结坠于枝头;冬天,孩子们看着根须蛰伏于大地。经历这样的体验过程他们便知道什么是萌芽、什么是孕育,也会知道什么是惊蛰、什么是谷雨。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过程他们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神奇,懂得了人与自然如何相处。经历实践过程比获得结果更有意义,让孩子们劳动实践,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兴趣,塑造他们与各种生命、自然生态和谐相处的良好行为方式。劳动涵养了情感丰富的人。

  “乡事”课程引导孩子们在种植探究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劳动精神,实践基地中收获几个茄子、几个辣椒、几墩花生,那都是大自然的恩赐与奖赏,是自己汗水劳动的结晶。孩子们在劳动实践中体会了“流自己的汗,才能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意义;在劳动实践中学会了生存,学会了生活;在劳动中感受到收获的快乐。劳动精神滋养了生命的成长。

  乡事植根乡土,是乡土的精神脐带。脱离乡事必会成为精神上无根的人;锁住乡事,就锁住了劳动的本质。

李玉玺 王海荣 

  山东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凯小学

  东营市晨阳学校乡村支教教师

编辑: 何长春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