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芳:300个藏族学生的汉族“阿妈” 职业教育-教育 王金顺 3444155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朱淑芳:300个藏族学生的汉族“阿妈” 职业教育-教育 王金顺 3444155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 > 职业教育

朱淑芳:300个藏族学生的汉族“阿妈”

2021-09-08 来源: 中国吉林网

  “你滴答滴答我,我哗啦哗啦你……”这是藏族班孩子对朱淑芳的深情表达,近日,朱淑芳翻看手机,向记者介绍这些视频背后的故事:“这是拔河比赛的现场,这是我和西藏孩子的自拍,这是孩子们的成长变化……”这些视频,记录了她和藏族班学生的点点滴滴。

  朱淑芳,长春市城建工程学校教师。从教23年,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教师的真谛——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任西藏班班主任以来,她以无私的爱换来了学生的信任和爱戴,300个藏族学生亲切地叫她“朱妈妈”。

  一声阿妈师德映日月,一生阿妈奉献格桑花

  朱淑芳与藏族孩子的结缘,始于2018年,长春市城建工程学校开始承办内地西藏中职班,朱淑芳毅然接下藏族班的工作,从此藏、汉班齐抓并管,成为学校首个西藏班的班主任。

  那年9月28日深夜,朱淑芳在长春站接到了脸上透着高原红的藏族孩子,他们最大的20岁,最小的年仅14岁。有一半人听不懂汉语,大多数人写不了多少汉字,甚至还有个别学生悄悄打点好行李对朱淑芳说:“我要回家。”

  为了安慰这些离家万里的学生,朱淑芳自学了解藏族的风俗习惯,去食堂和厨师长一起挑选符合西藏学生口味的食物,每到周末就会带两个藏族学生回家,带他们一起逛街、吃饭,感受汉族家庭氛围,并手把手地教他们使用洗衣机,还拿起针线当起了学生们的补衣裁缝,拿起剪刀成为学生们的理发师。

  有一天,朱淑芳来到寝室帮学生们整理物品,身材矮小的拉姆用不太熟练的汉语对她说:“朱老师,您就是我在长春的阿妈。”看着拉姆这样喊自己,朱淑芳羞涩地笑了,内心一下子还没能接受这一称呼。原来拉姆从小到大都没有管母亲叫一声阿妈,因为她认为母亲从未爱过她,是朱老师让她感受到了母爱。

  而真正让她意识到“阿妈”这两个字的意义,源于去西藏的家访。一年结束了,孩子们放假返藏,朱淑芳的心也被牵到了西藏。她第一次踏上高原,从拉萨的堆龙德庆区到达林芝米林县、郎县、工布江达县再到山南加查县……

  学生小旦知道朱老师要家访,就呆在宾馆不走,非要带朱老师去她家做客。小旦的家坐落在一个导航找不到,半天也看不到人烟,需要穿过一个大山洞,左边是大山,右边是峭壁,只有一排车道的山腰,她们足足走了两天才到达。小旦的家有四个孩子,都在读书,全家靠父亲外出打工每年一万多的工资生活。看着藏族阿爸佝偻的脊梁,朱老师满眼浸满泪水。小旦的妈妈只能讲几句简单的汉语,她拉着朱老师的手,满心满眼都在拜托她。

  “我要当好孩子们的阿妈。”朱淑芳暗暗下定了决心。

  2020年12月,林芝教育局传来小旦爸爸急病去世的消息,朱老师搂着小旦失声痛哭。仅2021年一年内,班级六名同学家长去世,十月后,西藏部分地区大雪封山,孩子们回不去,只有朱老师跟孩子们一同面对,她宽慰孩子、给他们温暖、给孩子们疗伤。

  后来小旦毕业了,她把自己的长发编进手链,戴在朱老师的手腕上说:“有了这条手链,生生世世,你都是我的朱妈妈”。火车站里,小旦紧紧抱着朱老师失声痛哭,面对都来要抱抱的孩子,看着她们哭红的泪眼,说好了不哭的朱淑芳,泪水终于忍不住流了下来……

  据了解,长春市城建工程学校300名藏族学生均来自牧区,其中建档立卡家庭63人,孤儿19人,朱淑芳看在眼里,感同身受,她想到自己出生三天就被40岁的养父母收养,上大学时,养父母已经年近60岁,一家艰难度日。就在她想辍学的时候,她的班主任老师向她伸出了援手,帮她完成了学业。毕业时,她在日记本上写下:长大后,我一定要成为您!

  “我对学生有一种特殊的情愫,”朱淑芳说,“当我看到这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时,感受更多的是心疼。”多年来,她自掏腰包并号召亲友及社会爱心人士为贫困学生捐款捐物,累计金额达20余万元,全部用于藏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补助。

  师道尊严亘古魂,怀仁聚智启心门

  朱淑芳知道,爱学生的同时,重要的是教他们做人,让他们学好技能将来回报家乡和祖国。

  藏族班的孩子大多来自牧区,一开始,大多数的孩子都不会汉语,也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她教孩子们洗脸、洗澡,为每个学生购买新华字典,发动学校语文组教师以及本地的优秀学生与他们结对,不厌其烦地与他们练习口语,纠正日常用语中的错误。

  藏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朱老师将古诗、绕口令编成律动来吟唱,把态势语加到儿歌里练习,把古诗以剧本形式带入,把手指游戏放进数学课堂,提高孩子们的计算能力。她还创新利用“小先生课堂”模式,由汉生承担藏生数、语、外、书法等科目的小老师,让藏生担任汉生声乐、舞蹈、视唱等科目的小老师,充分发挥民族特点,取长补短,互相进步。三年学习结束时,朱老师任教的1408对口升学班语文课高考99%为100分以上。

  “西藏每个学校都配有钢琴,但是没有钢琴老师,我们的孩子回去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他们的琴都弹得特别好。孩子们回到家乡,确实能给西藏带来很大的变化。”她们实实在在地学到了技能。班级拿到了文体、卫生、宣传等多个先进集体奖项。原本对汉语一窍不通的扎次嘎,每天清晨4点半就起床学习,在专业技能比武中获得全班第一。调皮的央珍拉也成了斯文、有礼貌、肯上进的好学生,休息时间组织同学们一起将喝剩下的饮料瓶攒起来,做成手工或者定期卖掉,每学期大约500元的收益作为班级奖学金。

  关键时刻见责任,疫情当前显担当

  对于长春市城建工程学校藏族班的老师来说,休息是一件奢侈的事。别的学校放寒暑假的时候,这里的老师还在坚守岗位。连春节、中秋节这些阖家团圆的日子,朱淑芳都是陪着班里的学生们一起过的。在她看来,学生就是自己的家人。

  2月14日是藏历新年,因疫情封校,学校不能出去采购新年物资。朱老师深知藏历新年在孩子们心目中份量,无论如何,也要让孩子们过一个祥和快乐的幸福年。她每天做好防护,清晨5点出发,到离家几十里的市场和超市为学生抢购食品用品。直至2月23日,学生所需的物品全部备齐,当送货车到达学校时,车窗外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疫情期间她每天工作超过14个小时,学校防疫物资紧缺,她多种途径购买酒精捐给学校,号召社会爱心人士捐赠口罩2000个。同时向慈善总会捐款,血库紧缺之时,主动献血……朱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2004年,她曾确诊为乳腺癌,2008年一场车祸伤及右脑,现在又因长期劳累患上了髌腱炎。尽管身体不好,但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为了藏族学生,我愿意再累一些。”

  如今,西藏班70名学生毕业,全部升入大学,还有258名学生在读。她说:“虽然累,但我收获了很多别人收获不到的幸福。从未想过人生会有这样的经历,吉林-西藏,相隔万里,因爱相连,这份爱,让我的人生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朱淑芳不爱谈困难。在她的讲述中,与藏族学生相处的日子总是充满了爱与温暖。也许是孩子们的拳拳真情带来的感动,也许是与藏族家长相遇时对方手心向上抬高的动作所传达的尊敬,抑或是太多“朱老师带的学生都特别有规矩”的评价,让他感受到民族教育的意义……对于朱淑芳而言,成为藏族班班主任是她无悔的选择。

  而在远方,她的学生也有这样一个梦想:“回到西藏后,我们也要做一名教师,当站在珠穆朗玛峰上,面对第二故乡长春,自豪地喊道,我们也要成为朱妈妈!”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房子琪

  图片由被采访者本人提供

关键字:职业教育教师系列访谈;吉林;育匠筑梦编辑:王金顺

看吉林新闻,尽在吉网公众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