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现由东北师大附中十位高三教师带领大家共同回顾今年高考试卷,并做试卷分析,以期为高一、高二的同学们学科学习指明方向。
物理
教师简介:
潘振东 中教高级,在读博士,东北师大附中教务处副主任,高三物理学科组长,高三创新班、理科实班物理教师。
试卷分析:
2019年是新课标发布,核心素养体系教考改革的第二年。今年全国理综Ⅱ卷物理学科与近几年相比总体难度上低于2017年,但高于2018年。试卷充分体现了一体四性的命题导向,即以立德树人为宗旨,服务于选拔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人为目标。在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情境性上做足了功夫。
首先,试卷在问题的情境上,减少了过多凭借记忆形成的套路题,较多的选择了科学、社会、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将线性的物理问题包装成更加真实的问题情境。对于不会有效加工背景材料中的信息,不会在正确的物理观念的引导下,依靠深入的理解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解决问题丰富体验的同学或缺少认真、耐心、细致地探究新问题习惯的同学来说,这套试卷就会有较大困难。
情境化试题是考查考生物理学科素养的重要载体,例如第19题以跳台滑雪项目为背景,结合运动情景,考查学生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解决实际运动中的相关问题能力,考查对运动的相关物理概念与图像对应关系的理解。如第14题以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为素材,要求考生分析探测器在“奔月”过程中所受万有引力的变化图像,引导考生关注我国在航空航天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提升考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考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第25题以汽车刹车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为背景,要求考生在分析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物理模型,引导考生关注身边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促进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试卷有意识地增加紧密联系科学技术进步和日常生活实践的试题情境,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考生学科素养的发展。本题信息量大,需要学生耐心读题、审题、并进行过程分析,从题目中捕获重要信息,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例如运动学、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等核心物理规律,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理解能力等要求较高,难度大且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同时也考查学生分析问题是否全面、细致。
其次,物理学科的基础内容是学生物理学科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学生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严格遵循考试大纲,以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的物理学科素养为导向,更加注重对核心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考查,鉴别学生的基本学科素养,引导学生夯实学习发展的基础,促进课堂回归教材。如,第20题、25题第(1)问这些试题都是定性判断的问题,引导考生加强对基本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促进考生物理观念的形成和发展。第25题计算题也注重基础、强调主干,淡化解题技巧,突出考查学生运用基本物理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要求考生加强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建立清晰的物理图像,运用基本物理规律解决问题。
再次,今年物理试题还突出了大量应用典型和非典型图象语言作信息的呈现方式,考查学生在情境、图象、公式及物理、数学的关联转换中所表现出来的高阶理性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平衡程度。考查学生的深度信息加工能力及基础教学中的深度学习能力培养效果。
学习建议:
给新高一、高二同学学习物理的建议:
对刚上高一的同学而言一定要做好初高中的过渡衔接,了解初高中物理学习的不同点,主要概括为物理学习从定性到定量、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物理情景从简单到复杂、学习特点从接受型学习上升到自主型学习;要从初中只听、只看、只凭借大量记忆就能解决问题,逐渐过渡到掌握先进的理念,运用科学的方法,应用丰富的物理知识的更自主深入探究问题本源的学习方式上来。
要在精听、深思、精练、活用上花更多的功夫。要养成既善于借鉴老师和同伴的间接经验,又会质疑、探究和独立思考。要成为有独特科学思想的人,成为科学思想独立的人,成为既会记存,又会思考的新时代的中国高中生。
认真听课,重要的问题要加强理解,保持和老师教学同步,跟住老师的步伐,注意老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无论是高一还是高二的同学,知识、方法、思维的内化过程均是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丰富体验反思总结中获得的。必要的习题量训练,包括一定数量的具有挑战性的习题都是自我学科素养完善的精神食粮。只要长期坚持独立完成,就一定会在学科成绩上有长足的进步。
注意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阅读教材和书籍,从各方面加深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见多识广方能思路灵活
加强语文、数学等工具学科的学习,提高自已的学科阅读水平,学会利用数学工具定量描述和解决实际物理问题。
化学
教师简介:
万利丰,东北师大附中化学教师,创新班班主任,化学竞赛主教练。
试卷分析:
2019年全国Ⅱ卷化学整体从难度上与往年略有增加,试卷的信息量较大,主要呈现稳中求变的特点,在注重基础知识考察的同时,重视考察了学生的学科素养,更考察了读取信息、临场发挥的能力。
客观题考察仍然沿用了化学与生活(但内容更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阿伏伽德罗常数、元素周期律(纪念周期律发现150周年)、实验现象(更注重了实验的细节考察)、实验现象中的颜色变化、水溶液中沉淀溶解平衡、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考察(2016年全国ⅡC4H8Cl2同分异构体的变形题)。全国Ⅱ卷选择题中连续考察三年的电化学的知识点没有考察。实验题的内容在增加。
主观题仍然沿用传统的化工流程题、化学反应原理和化学实验题。但试题的新颖性、开放性、灵活性在增加,例如流程题中考察了钡的焰色,学生可以排除黄色和紫色,结合教材中图片,可以排除红色,选择绿色,考察学生分析问题的灵活性和细心阅读教材的习惯,化学反应原理以有机反应为载体(内容也算新),但电化学考察以二茂铁为载体,以信息给予的方式考察了学生从题目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实验题突破了传统的实验内容考察,选择了利用索氏提取器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内容新颖,开放,题目中的信息量非常大,通过实验目的和仪器结构考察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选修部分与往年比变化不大,虽然选修三考察了原子坐标、选五考察了聚合度的计算,但难度不大。
学习建议:
高一和高二学生的建议:
高一的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在夯实化学基础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化学学科知识的外延,注重阅读教材,一方面教师带着学生通读教材并适当扩展内容,另一方面还要在高一阶段利用学校的实验条件,尤其是竞赛实验条件,多认识一些仪器,但一定要和教材要求的内容相吻合,扩展学生视野。
高二年级同学在化学学科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科深度的培养,无论是对高一的基础内容还是了解的外延知识,都要利用学习过的化学原理加以解释。
答题套路或模板式的学习应该放弃,这只会让学生化学学习变得越来越呆板,缺乏解决“新问题”的灵活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愿同学们多问一些为什么,感受化学学科的魅力。
生物
教师简介:
王伟华,中教高级,东北师大附中高三生物组备课组长,创新实验班班主任。
试题分析:
2019年全国II卷生物试题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稳,二变,三突出”。
一稳:试题的难度整体上与以往高考相当,继续保持稳定。
二变:其一是试题的文字信息增大,图表信息减少,如第3题和第31题。其二是试题考察形式有所变化,更加突出知识模块间的综合考察,如第30题和第31题。
三突出: 其一是突出生物核心素养导向,如第29题实验分析中蕴含科学思维;第37题筛选能降解土壤污染物的细菌体现科学探究的同时倡导环保理念,属于社会责任范畴。其 二是突出实验考察,第3、5、29、31、32、37题都以实验考察为主,占试题总分一半以上。其三是突出文字表述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其类型包括基础知识考察,如第30题和原因分析类问题,如第29题,都是重要的考察形式。
学习建议:
对高一和高二的同学们提出如下生物学习建议:
高中生物学名词概念较多,要尽快熟悉,高一就要养成及时复习巩固的学习习惯。
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在学习时要做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同学的在学习时要注意在强化基础知识和核心概念的同时,特别重视实验课,在实验中培养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物课堂上要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注意训练表述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要适当的进行训练,及时总结、积累,并在改正错误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撰稿:潘振东、万利丰、王伟华
来源: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