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合班:怎样“合”才能“和” 学前教育-教育培训专区 何长春 2157986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职场 > 教育培训专区 > 学前教育

暑假合班:怎样“合”才能“和”

2016-07-18 | 来源: 中国教育报

编者按:一年一度的暑假又如约而至。对于暑假,幼儿园有着不同的安排。有的幼儿园完全放假,倡导让孩子和教师享受完整假期,身心得到充分休整;有的幼儿园则针对部分孩子无人照看的情况,继续开园,但采取了合班方式,以有效整合资源,更好地让教师轮休。

 对于合班,一部分家长能理解教师的辛苦,积极拥护幼儿园的规定;一部分家长则存在疑惑或误解,认为合班是幼儿园在节约成本,不注重幼儿身心发展,不尊重家长感受。

 那么,幼儿园采取何种形式合班较好?合班后怎样解决孩子们出现的不适应问题?合班后的教育活动该怎样组织才是适宜的呢?

【案例解析】

斩断荆棘 拨开迷雾

合班,在幼儿园看来,属正常工作安排,是有效利用资源的体现,但在家长眼里,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优优妈妈说:“随意合班,会让孩子不适应新环境,不愿接受新老师、新伙伴,会被大孩子欺负。”多多妈妈说:“不爱说话的幼儿会被漠视,就容易产生抵触入园情绪。”浩浩婆婆说:“暑假里又没有教知识,只管吃喝拉撒,没什么意思。”苒苒妈妈说:“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教室里闹哄哄的,老师根本管不住,危险系数大。”

去年寒假,我园像往常一样合了班。我班的幼儿并入楼下火星班,因为是混龄班,又临近春节,班上三位老师都休假回老家了。一天,班上的锐锐妈妈突然给我打电话:“你们老师怎么那么不负责!一个老师都不在,我们家的孩子以前上幼儿园都是开开心心的,早上还主动跟老师打招呼。现在上幼儿园天天都不愿意,哭喊着不上幼儿园。”事后,我了解到锐锐确实是这种情况。她看到班上来的小朋友越来越少,加上对其他班的老师很生疏,班级环境也换了,老师的教导方式又不一样,就慢慢开始反常、抵触。知晓原因后,我马上跟园长和锐锐妈妈沟通,要给予这孩子更多的关怀。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我表扬锐锐上幼儿园的坚持,让她当小老师,帮助老师做事,尝试着带弟弟妹妹,给他们讲故事、端水、喂饭,整顿秩序,感受为他人服务的快乐。此后,锐锐逐渐平复下来,天天都愿意来园了。

锐锐先前抵触上幼儿园,是因为她很依赖原班老师。由此可见,孩子的社会适应力有待提高,这也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的一个目标。合班给幼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怎么“合”才能“和”?《指南》指出: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合班的一个秘诀就是要借助家长、老师和幼儿园的力量。

首先,要纠正家长观念,帮家长树立正确的合班意识。其次,加强家园联系,主动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做好孩子的认知准备,提前告知合班的事。再其次,找到契合点,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激发幼儿入园的欲望。此外,不同班级的孩子合在一起,老师要尽快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差异,采取适宜的方式方法,支持并引领他们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发展。既然合班涉及到不同班级的幼儿聚集在一起,各班老师应做好交接事宜,如叮嘱老师注意个别幼儿的过敏源,在一日生活中规避这些食物。

幼儿园假期合班势在必行,如果能考虑到其中的方方面面,做好细节,合班就会变成一把利剑,为幼儿斩断一切荆棘,为家长拨开一团迷雾。(作者:周建丽,单位: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同安镇金阳阳幼儿园)

责任编辑: 何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