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药归来
认真记录
专心观察
耐心讲解
制作标本
夏日,正是内蒙古呼伦贝尔草木茂盛、繁花盛开的季节。在当地鄂温克自治旗维纳河林场丛林深处,有一群人挥舞着铁锹木棒,四处拨弄、寻觅。“每年,系里都组织专业教师团队带领蒙医蒙药专业学生,到维纳河林场实训基地进行10天左右的野外实训,跟着老师采药认药。”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蒙医蒙药系主任宏伟说。
内蒙古的草原和森林中有着丰富多样的植物,其中有很多药用植物。现代蒙药学在蒙古民族传统医药学基础上,汲取了藏、汉等民族以及古印度医药学理论的精华,形成了具有民族风格、独立的蒙药医药体系,在我国民族医药中占有重要地位。
“同学们,这是什么植物,有人认得吗?”一名老教师举起手中一株开着鲜花的植物问道。“这叫大花杓兰,蒙古语名叫‘呼和鄂伯苏’,兰科,全草入药,蒙药功能包括治疗全身浮肿、小便不利、风湿腰腿痛、跌打损伤……”学生们迅速聚拢过来,边记笔记边拍照。
这名讲解的教师名叫安满喜,今年已经62岁,由于蒙医蒙药专业师资缺乏,他一时还退不下来。今年已是他带领学生实训的第7个年头。实训现场,安满喜总是走在队伍的最前列,无论走到哪儿,他总会被学生团团“包围”,对学生的提问也总是不厌其烦,耐心解答。“为了蒙医蒙药后继有人,我愿意干一辈子。”安满喜说。
“带领学生野外实训与在学校讲课完全不一样,老师们需要付出更多。”教师龙棠说,除了教学,带队教师还要时时处处注意学生安全。指导教师天河不久前在野外实训中被草爬子(蜱虫)叮了,如不及时处理会发展成森林脑炎,死亡率相当高。天河被送往邻近乡镇的医院做紧急处理,被生生地剐掉了一块肉。
可喜的是,学生们不仅在实训期间收获了实践知识,还得到了全方位锻炼。他们轮流做饭、搞卫生,特别是在没电、没手机信号的环境中,坚持摸黑做植物标本,大汗淋漓,却没人叫苦叫累。
有一次,一名采药归来的学生小心翼翼地从挎包中拿出一捧野草莓,送到正为他们做饭的系副主任斯琴格日乐面前,泪水迅速模糊了斯琴格日乐的眼睛。“上一趟山,来回要走四五个小时,这捧野草莓该有多么珍贵。”斯琴格日乐为来自学生的关心而感动。
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蒙医蒙药系自2012年建立蒙药大专班至今,实训学生数百名,接触到100多个科260种以上的药用植物,压制了1000种蒙药材标本,不仅丰富了蒙医蒙药系实验室教学标本库,也为开发维纳河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奠定了前期基础。
“蒙医蒙药系经过多年努力, 搭建了实践育人成才的平台,以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为桥梁,实现了高校、地方政府和企业深度合作、多方共赢,使蒙医蒙药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广利说。(记者 张学军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