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年级学生周上航荣获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这个奖项评选活动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共同发起,在全国范围内选拔100名青少年学生,弘扬他们崇尚科学、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爱琢磨,是周上航身上的一大特点。刚升入高中时,周上航注意到了新闻媒体关于校园欺凌的报道,这引起了他的思考。在翻阅校园欺凌的报道和评论后,周上航既震惊又心痛。他决定和几位同学组成团队共同研究这个问题。在研究中,他们基于行为实验法,再结合问卷法、访谈法,研究校园欺凌现象。他们确定运用4个典型情景案例,设置41个问题,对10省市26所学校的学生、老师、家长进行调查,发放问卷1.5万份。最终,他们完成了《基于行为实验的青少年校园欺凌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这一论文,建立了校园反欺凌联盟、创建了“反欺凌社团”微信公众平台,录制了反欺凌宣传片、提出了“6+3”措施。他们的研究成果,为国家校园欺凌专门立法提供了依据,为有关部门提供了决策咨询,为中小学应对校园欺凌提供了有效对策,为研究者提供了大量有价值数据。
在科学的殿堂里,兴趣是最好的导师。2017年4月,周上航在一次参观中对飞秒激光器脉冲宽度的测量产生了浓厚兴趣,但它包含的知识是大学本科甚至研究生阶段才能涉及到的。虽然知识高深难学,但为了弄通弄懂,周上航整理了几何光学、波动光学的读书笔记,对其中的基本实验现象进行了学习,进一步加深拓宽自己掌握的知识。他还利用周末、寒暑假期间泡在吉林大学光学实验室,跟随导师团队一丝不苟地完成了规定的操作,认真观察、小心实验。经过认真思考,周上航提出了用3D打印新技术来打印出形状和尺寸符合要求的塑料光具座这一想法。在导师和团队教师的指导下,周上航进一步查阅文献,系统学习了光的干涉、双折射、偏振等相关概念及原理,结合实验室正在进行的测量实验,设计了飞秒激光脉冲宽度测量的光路中关键部件的3D打印方案。就这样,凭借“超短飞秒激光脉冲宽度测量的设计”这一课题的研究取得的成果,周上航被选送参加2018年1月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英才论坛”,赢得专家们的认可。
“我很珍惜在科技创新这一过程中汲取的人生养料,珍惜科学探索中成功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周上航说,探索科学的过程让他丰富了生活、磨砺了意志、坚定了信心,今后一定坚持创新,做一名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记者 缪友银 实习生 于喜水 冯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