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丨齐嵩宇:和小问题较劲解决大问题 育匠筑梦-教育 王伟光 3388112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大国工匠丨齐嵩宇:和小问题较劲解决大问题 育匠筑梦-教育 王伟光 338811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 > 育匠筑梦

大国工匠丨齐嵩宇:和小问题较劲解决大问题

2021-06-06 12:46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我是生产线上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但我特别喜欢跟工作中遇到的那些小问题较劲。在我看来,每一项技术突破,都会推动整体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的提升。”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采访活动中,现场记者向全国人大代表、一汽集团红旗工厂技术处首席技能师齐嵩宇提问:“如何让大国工匠为‘中国智造’保驾护航?”齐嵩宇进行了生动回答。

  为学技术成为老师傅的“跟屁虫”

  齐嵩宇1994年从一汽技工学校毕业后,选择了一汽轿车厂,在焊装车间干上了维修电工。刚上班的他和其他新来的员工一样,只有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经验,只能跟在老师傅后边打下手。

  为了快点学到技术,能单独作业,年轻的他听说谁的技术好,就总是跟在谁的后边,成了名副其实的“跟屁虫”。

  经过努力,齐嵩宇很快就掌握了焊接设备的构造原理知识,取得电工操作资格证书的他对设备进行大拆大解的维修,很快就对设备结构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看到他如此勤奋地学习,班组里的老师傅刘连泽很是喜欢,并提出带着他干活。要知道,刘连泽可是焊装车间的“技术大拿”,特别是维修拖动设备(就是带电控装置的电机设备),他是全轿车厂的一流高手。能够和他一起干活,齐嵩宇真是高兴极了!齐嵩宇在跟刘连泽的几个月里,学到的东西好多,进步很大。在这个维修岗位上,齐嵩宇一干就是8个年头,成长为技术娴熟的维修骨干。

  催生机遇,立足一线岗位做贡献

  在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第四次创业大潮中,齐嵩宇转岗到了一线车间从事点焊操作。这完全改变了他多年来的维修工作内容,使他成为了一线的产业工人。

  操作焊枪焊接生产车身,新的岗位上,他发现一线车间管理对设备了解很少,很多时候的误操作都会对生产设备产生伤害,成为引发设备故障的隐患。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车间生产和广大员工,齐嵩宇不断努力学习,先向书本学,深入学习了电阻压力焊接、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计算机、单片机、机械构造等多个学科。通过总结经验,编制了包括《电阻点焊焊接设备结构与原理》《电阻点焊焊接设备维修疑难问题详解》的授课材料在内的17个教学材料,并给班组内部进行培训。

  他培训过的人员在车间从工段长到班长近百人,这些人员成为车间的骨干。在对知识和技术的执着追求下,在勤奋努力的工作和奉献中,他独立撰写完成了286份《设备点检文件》及206份定人定机《设备保养文件》,对轿车公司焊装车间推进TPM设备全员效率化维修管理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勇于突破,立足岗位自主创新

  2011年齐嵩宇经过多年创新公关,技术成果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在领奖回到所在工厂的时候,有无数人曾经这样问过他,你作为一名工人,每天操作着自己的设备完成生产任务,这与发明创造也不搭边,你是怎么搞起了发明创造,还能够走上国家科技奖的领奖台呢?

  当初研发“电阻点焊工艺质量自动监控技术”的时候,他并不知道电阻压力焊是国家重点院校的一个重点学科。最初做的时候也没意识到这是在搞发明。一汽轿车公司焊装车间主要从事国产奔腾系列和马自达6系列轿车的白车身焊接,生产比重最大的工作内容就是焊接作业,在整车焊接工艺中点焊工艺所占比重超过96%,点焊焊接的质量问题主要是焊接强度,焊点数量和焊点位置的准确度。

  2003年5月的一天,日常焊接生产过程中的一个事件触发了他,他操作的点焊工位出现了漏焊,当时漏掉四个焊点让他被罚款200元。但当他看到了补焊这四个焊点车间付出的高昂成本,当时,车间借鉴国际上通行的管理办法,在员工的标准作业中增加了自检、互检联控、巡检抽查的工作内容。管理举措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严重影响了生产节拍,但现场仍然出现了批量漏焊和开焊的现象。齐嵩宇感觉这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和工艺问题,而是一个集工艺、设备和现场管理手段为一体的综合性难题,要综合解决。

  他经过仔细观察焊接过程,结合操作的岗位实际情况,经过两个多月的认真思考和资料查找,提出了制作磁感应器件采集焊接时电缆通电产生的环形磁场,进而获得计数所需的信号源的方案,用设备为人的操作把关。和车间领导沟通后得到认可,并借款2000元在研制资金上给予支持。他当时十分激动,下定决心“有了这样好的条件我一定要干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应用计数原理制作的检测仪器成功开发出来,对车间重点防漏焊工位进行了推广安装,彻底解决了操作人员的后顾之忧,就此命名的“电子漏焊监控器”就这样诞生了。经过查新后的申报,成果取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在2004年获得了国家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的三等奖。获奖后,他决心将这一成果继续升级,领导的意见是:“嵩宇啊,漏焊解决了就不容易了。开焊涉及问题太多,就连国家级焊接试验室也没能攻克,你再回去想想。”多年合作的工友们也劝他要“量力而行”。面对善意的劝导,齐嵩宇只是微笑应对,但他坚信“遇事坚持是成功的关键”。

  从此齐嵩宇开始频繁出入公司的图书馆和资料室。因为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技工学校毕业,要把欠缺的理论知识补上。工友们也都被他的坚持所感动,一个个都回到他的身边,一起搞起各种验证试验。几年里,民间组织的小团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着艰苦的技术创新研发工作。

  齐嵩宇对这个项目的研究也进入痴迷状态。他有一次去吉林市出差,在书店看到了一本《焊接手册》,上千页的书里面介绍电阻压力焊的只有区区几页。他视为珍宝,读了又读,由于感觉长春也会有的卖,当时没有买,但是回到长春走遍书店也没寻找到这本书。无奈之下,只好专门又去了趟吉林市买回了这本书。这件事只是一段小小的插曲,经过三四年的努力,多项影响焊接质量的技术难关被攻破,8项国家专利诞生了。

  就在2011年获奖后,他带领团队先后攻破了“电力拖动机构远程监控技术”和“弧焊焊接质量在线监测及分析技术”两项填补国际国内空白的关键技术。实现了通过技术创新锻炼技术队伍,通过发明创造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产增效的目的。

  齐嵩宇以岗位的忠诚,不断追求素质提升,以创造的激情,不断追求技术创新,在努力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中,努力实现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最大化。他的发明技术不仅可以应用在汽车生产工艺的质量监控,还可以广泛推荐给包括轨道客车、航空、船舶及压力容器等制造工业部门。这就是工匠精神,把细节做到极致,于平凡中创造伟大,为中国智造保驾护航。

资料由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提供

编辑: 王伟光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