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一代学徒经过技术的锤炼与打磨,将成为未来的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可以预想,中国职业教育未来的新兴力量不容小觑。
回顾中铁十三局技师学院建筑测量专业朱运强的职教经历,这股新兴力量即将筑造的远景跃然纸上。
哥俩当初的决定带来翻天覆地的转折
2002年,朱运强出生在安徽省朱小乔村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天生性格内向的他,从小就成长在哥哥的光环下,他认为自己没什么特别之处,不像哥哥那样,早早就在IT互联网领域站稳了脚跟。
父母都以哥哥为荣,朱运强自然也对哥哥崇拜有加。2017年,初中毕业后的朱运强和哥哥商量着自己的未来,哥哥建议他锁定拥有央企背景的中铁十三局技师学院建筑测量专业。
没有人能预知他们哥俩当时的决定对朱运强的人生将产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影响。也就是在那时,朱运强下定决心要向哥哥看齐,希望这次的选择能让自己也成为父母的骄傲。
上中学没“动”的脑,实打实“动”起来了
初入学校,专业课老师告诉朱运强,管道与制暖项目每天都需要自己搬运材料、手工切割立体管件,还要爬上爬下,这些都极大程度地考验着操作者的动手能力、耐力和体力。尤其是新手上路,除了天分,更多的是靠汗水和努力。朱运强得知这是个“体力活”后,暗自兴奋,“终于不用动脑了。”
随着学习的深入,管道与制暖项目的“真容”逐渐浮出水面。这个专业不仅需要操作者有严谨的专业态度,还要具备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空间的立体感知能力。用朱运强自己的话说:“上中学时没动的脑现在都动了!”而这一次,他吸取了初中学习的经验,实打实地下功夫,一边动脑筋一边锻炼体力,遇到不会的问题马上向老师请教,时刻保持学习的最佳状态。
四年磨一剑,相同的训练不断打磨
为了参加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朱运强整整备战了四年。四年间,他用始终如一的劲头,每天重复着几乎相同的训练:用各种管接头连接、制作管道,测量管道长短,焊接、揻弯管件……面对同一项操作,每天都需要练习四五遍,还需要一遍遍对照图纸、构思最合理的安装方案。
四年里,他不慌不忙,不去管同龄人在干嘛,打了什么工,赚了多少钱,他将心一横,每天扑在集训室,不训练够12个小时绝不回寝室休息。他的教练冯禹程老师说:“朱运强不是最聪明的,但他是最有恒心的,这次比赛我看好他。”
四年磨一剑,终露锋芒。2020年12月13日,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圆满落幕,作为管道与制暖项目世赛选拔赛唯一一名代表吉林省参赛的选手,中铁十三局技师学院“00后”小将朱运强凭借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夺得该项目第八名,成功挺进国家集训队,获得冲击2022年在上海举办的第46届技能大赛的选拔资格。
这一次成功,朱运强也实现了自己当初入学时的小心愿:像哥哥一样,成为父母的骄傲。
随着对整个项目的专业认知越来越深,朱运强的技能日益精进。随时间积淀而愈加强大的工匠精神在他身上已逐渐显现。
心中有梦,眼里有光,“00后”朱运强实现成为未来工匠的愿景指日可待。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吴雪金
图片由中铁十三局技师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