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与国内外专业设计师、大学教师、高等院校学生一同竞技,作品在上百件海报设计中角逐评选,最终,凭借独到的见解与创新,赢得二等奖和优秀奖。
日前,长春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的两名学生在“翻滚吧,国潮!”比赛中,匠心独运、脱颖而出,打破了中职生在这一奖项中的最优纪录。
大赛赋能,打开专业学习新通道
此次比赛由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吉林大学国际汉语教育东北基地、长春博物馆联合主办,要求依据两馆馆藏文物素材进行创作,绘制出独具匠心的国潮海报作品,这不仅需要参赛者展现高超的设计水平,而且要有对文物有更深入的理解。
学校2020级平面设计1班学生唐赫的作品《梦回华都》以古风、韵味、潮流、为关键词,以宋朝的文物为设计泉源,用文物自述为背景装饰,将文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我从小就特别喜欢画画,报考这个专业后发现技能需要很多知识支撑。两年多来,我总是有各种各样要弄懂的问题,有一次晚上10点多给老师打电话请教了一个多小时。很感谢学校的培养,我爸说当初选择职业院校算是选对了!”唐赫同学没想过自己会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这次比赛在她今后的专业学习中打了一份十足的“强心剂”。
和唐赫灵动执拗的性格有些不同,隋盈同学有些安静沉稳,她这次获奖的作品《历史回响》充分运用美工设计,运用矢量图形表现出古代文物与现代文化的结合。她说,两个多月的备赛,是对自己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一次难得的提升经历,有了这次比赛的锻炼,对今后的学习更加有信心了。
立足文化,拓宽艺术追求新视野
普教有高考,职教有大赛。近几年,长春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职业技能比赛并获奖,赛后将职业技能大赛的职业标准与要求融入到人才培养。
学校专业教师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意能力外,还加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文化底蕴,这种培养体现在教学与生活的全过程。据学校2020级平面设计1班班主任李建梅介绍,她的建班理念是刻苦勤奋,严格自律,要教会学生平时严格要求自己,热爱专业,探求文化,成为国家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在课程设计中,我们还融入了文创项目。我们项目的设计过程中,将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进行融合,学生通过文创项目的实践提升和磨练技能,增强文化自信。”据学校平面设计专业主任曲彤介绍,学校平面设计专业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以及创新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文化赋能、项目驱动、专业融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文创项目引领的课程体系,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文化素养。
砺艺出彩,引领人才培养新风尚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向市场输送应用型人才。教学思路是否清晰,定位是否准确将对学生的就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正确把握好教学定位,切实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扩大学生就业面和就业率,是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遵循的宗旨。
长春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作为省内重点艺术类中专,多年来把准专业导向,突出办学特色,坚持面向社会的办学方针,持续为社会输出艺术类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技能人才。
近年来,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建立起与企业的密切联系,直接地了解企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真正实现五个对接——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立足文化创意,追求艺术卓越。新时代,新答卷。在全国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长春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全力奋进高质量发展,为艺术类职教培养固本夯基,蓄力扬帆。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华欣欣/文 于佳/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