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东省教育厅、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国资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山东省高等学校“百校万企万师双进”行动方案》并召开动员部署会。作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百校万企万师双进”行动的15所省属本科试点高校之一,青岛科技大学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青岛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志波说:“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专业和人才科研优势,组织教师深入企业了解生产实际,深入推进科技副总、科技特派员挂职选派工作,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不断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
为积极响应山东省高等学校“百校万企万师双进”行动,充分发挥学校“两服务一引领”科研优势,进一步推进有组织科研和有组织服务走深走实,青岛科技大学在全省率先落实“双进”行动。
博兴县是全国有名的商用厨具县,拥有2000余家商用厨具生产企业,不少企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都曾面临招不来、留不住人才的难题,导致研发水平不高,难以满足市场发展需求。
“中小企业发展遇到瓶颈,缺乏专业型人才;高校人才有想法、有研发能力,很多成果却停留在实验室。”博兴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广宪说。为化解这一难题,博兴县面向山东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发布年度产业链岗位需求,组建产业链“博士团”,将人才集聚在产业一线,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2024年1月,青岛科技大学开展博兴县第六批科技副镇长(副总)团成员选聘工作,探索以商用厨具产业为试点,助力博兴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由此开启了一所高校与一个县域厨具产业链的“双向奔赴”。3月7日,山东人才集团协同博兴县相关领导以及兴福镇部分厨具龙头企业一行走进青岛科技大学,开展商用厨具产业链招才引智对接活动。3月15日至16日,青岛科技大学博兴科技副镇长(副总)团一行5人赴博兴县开展对接交流活动。山东人才集团、博兴县委组织部、县人才服务中心、兴福镇及商用厨具产业链的6家企业负责人等出席相关活动。会上,5家企业负责人分别为青科大教师颁发了科技副总聘书。科技副镇长(副总)团共有8名专家老师,主要由机电学院和自动化学院的年轻博士、副教授组成,他们充分挖掘高校院所资源,将人才资源引向经济一线,从个人团队入手,让团队成员通过接触商用厨具产品研发项目了解厨具行业,加深认知,提高能力,发挥了校企合作“双面胶”作用,搭建起了政、企、校三方沟通交流的平台,共同为博兴县商用厨具产业育才引才,让人才成为产业发展的“活水”。
青岛科技大学科技副总团深入博兴县开展对接交流
“学校正在与博兴县探索新的校地服务模式,一所高校服务一个县域经济一整条产业链,让专业人才链精准对接产业链,任何一家厨具企业在任何一个研发环节需要什么样的创新人才,我们都能在相关专业里找到对应的人才,形成了精准对接产业链的人才群,共同打造校企产教融创的生态典范,为商用厨具产业注入高等教育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青岛科技大学博兴科技副镇长(副总)团团长、协同创新中心办公室主任兼科技处副处长纪正尚说。
一直以来,青岛科技大学坚持“四个面向”,积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目标与任务,围绕解决关键技术领域“卡脖子”问题和行业企业重大需求,布局一批重大项目,打通从基础到应用的全链条创新途径,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螺旋发展的科研生态。
学校实施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获批2个山东省高校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中心、2个山东省服务黄河流域重大国家战略特色项目、1个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建设石化行业工矿场地生态修复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为黄河三角洲土壤综合治理提供理论技术支撑。
学校聚焦服务平台搭建,增强创新动能。重点以建设“校地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为抓手,搭建服务区域发展的桥梁和载体,坚持“以贡献换支持”,构建面向市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产学研融合机制。据青岛科技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朱敬义介绍,学校定期选派优秀干部教师干部参加“科技副县长”“校地融合创新发展中心”等挂职锻炼,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区域新旧动能转换赋能加油。学校先后与淄博共建教科产融合基地,与德州、枣庄、菏泽签约建设校地融合创新发展中心,出台《关于加强校地融合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规章制度,选拔优秀干部教师到地方产教基地、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任职。产教基地、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依托地方产业基础,以学校科技创新成果和人才优势为支撑,进行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移及孵化,推动20余个项目落地和3个科创平台申报,签约经费近3.5亿元。
济宁校地融合创新发展中心,紧密围绕济宁市产业布局,精准聚焦企业和行业“卡脖子”关键技术,为企业人才知识更新、技术转型升级、技术难题解决等方面精准赋能。学校3个专家教授团队及校友分别获得济宁市科技创新“拔尖人才”“领军人才”“优秀团队”称号。
2022年8月,青岛科技大学与济宁市人民政府签署校地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枣庄校地融合创新发展中心,聚焦枣庄“6+3”产业布局和打造“北方锂电之都”行业发展需求,服务锂电、储能、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化工和医药企业,与当地领军企业探索共建锂电现代产业学院和新能源产业环境与安全监测重点实验室,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打造“未来金融家”MBA管理精英班。
2023年1月,青岛科技大学与枣庄市人民政府签署校地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德州校地融合创新发展中心,聚焦德州市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产业链需求,举办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德州)高级领军人才培训班,成立德州市高端化工产业创新应用研究院,推动学校的科技、人才资源优势与政府相关政策和企业发展深度融合。
2023年1月,德州市人民政府与青岛科技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暨“青岛科技大学德州融合创新发展中心”揭牌仪式
未来,青岛科技大学将坚持需求导向,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不断丰富“五大行动”内涵,以“校地融合行动”为引擎,坚持“一地一案”,推动校地双向发力与科技开放合作;以“校企链合行动”为抓手,坚持“一企一策”,推动百企协同创新伙伴计划,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有效链合;以“平台聚合行动”为依托,加强供给与需求精准对接的创新平台建设,构建“青科系”特色产学研合作平台集群;以“资源整合行动”为支撑,构建“政府+学校+企业+校友”四方资源联动新模式,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以“服务集合行动”为保障,坚持多元服务要素融合创新,加强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治理体系建设,系统构建“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共享+资本支撑+成果产业化”有组织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形成转移转化体系完备、技术市场双轮驱动的可复制、可推广的产学研新模式,着力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引领行业奋进新征程中实现新飞跃,全力打造集人才、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青科大模式”升级版。
“青岛科技大学将认真落实‘百校万企万师双进’行动要求,在省教育厅等上级部门的统筹指导下,深入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实际需求与痛点难点,与企业协同开展有组织科研、提供有组织服务、强化有组织育人,推动‘四链’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全面助力山东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青岛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兴伟说。
图文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